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面对消费升级的新需求,消费者会更加关注白酒健康这一课题。对此,一是要用东方文化阐释“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使其成为消费者的一种情怀;二是要全过程清洁化、文明生产,创新性打造健康文化。
因酒精度较高,有不少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白酒有害健康。然而实际上,白酒不是酒精。从物质层面看,白酒是由水、酒精、微量风味物质所组成的胶体溶液综合体。从哲理层面看,正如大诗人艾青所云:
白酒是火的性格,水的外形,柔中带刚。酒精刺激的阳刚之气和水、风味物质的阴柔之味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完美结合,一火一水、一刚一柔,看似矛盾,却是统一的,是一个整体,关键是平衡,和谐共存。

白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是大众喜爱的日常饮品,无论是矿工下井作业、渔民下水捕鱼或是农民下田插秧等等,都喜欢喝上几口白酒,以便取暖。长期实践证明,适量饮用白酒是安全的。
上世纪60年代,各白酒企业纷纷制定了企业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如汾酒厂制定的卫生标准包含有甲醇、杂醇油、铅、乙醛、糠醛等五项卫生指标。1981年,国家制定颁布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里包含有甲醇、杂醇油、铅、氰化物、锰等五项卫生指标。2012年,国家制定颁布了修改后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比1981年更严。这也说明食品安全指标越来越严,白酒的食品安全度有了新的提高。

1、中医学的整体观、实践观、精神胜于物质观、天人相应观、养生观等完全符合“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理念。如中华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素问》的《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和《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中阐释,上古时代,因欲望甚少,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移精变气,求神袪病,或喝些汤液醪醴,病就会好。这醪醴就是五谷制成的酒类,酒是水谷的精华。又如天人相应观中应四时,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冬天就要保暖,所以冬天饮酒要加温,饮温酒才符合养生学的要求。
再如饮酒主要是精神享受,是文人的激情来源、良好人际关系的使者、快乐的载体、美味的享受,形神统一,重神轻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好:“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伤躯陨命,其害可甚言哉”。
2、如前所述,整体上白酒是由酒精、水和微量风味物质所组成。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白酒所含风味物质数量不同,少的也有几百种,多的达上千种。风味物质中迄今为止用现代分析技术检测到的有益物质即健康功能因子,有害物质即安全指标限量物质,还有一大部分是未知物质。以健康功能因子为例,因酒中含有某种健康功能因子,其含量绝大多数是ppm级或ppb级,就说白酒有益健康的这种单因子分析方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分析“健康功能因子”与中医学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如何结合,值得探讨研究。
同样,因酒中含有酒精就说有害健康,这种单因子分析法照样不符合实际。所以,要用东方的综合思维去分析,既见树木,更见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