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焕新
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
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种下树苗,播撒绿色希望
守护绿意,捍卫生态安康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
植树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近代史,1915年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倡议设立植树节,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国家的绿化事业。
近代植树节则是由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在1872年于内布拉斯加州发起。当时内布拉斯加州是个光秃秃的荒原、树木很少、风沙很多、老百姓深受其苦,农业局通过决议同意了莫尔顿的提议并在整个州开展植树活动。
在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之际,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于1915年提议,将每年清明节做为中国的植树节,号召各政府机关、工厂、学校每年在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其丰功伟业,民国政府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议并一致通过将以后每年3月12日做为我国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节徽由绿色的树和"中国植树节"、"3.12"组成。树形寓意着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五棵树寓意着森林,绿化祖国,实现良性循环。
植树造林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什么人类需要森林?
多植树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一起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
参与到播种绿色的行动中去!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绿色植物就是大自然的“空调”。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植”此青绿,共筑绿色家园。每一锹土的翻动,每一滴水的浇灌,都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绿意装点山河,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现代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新的健康挑战。秦龙眼天使眼健康服务公司将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投资孩子的视力,就等于投资未来!